2024-05-16 09:37:22
“東塔寺遺址是國內首次完整揭露的、結構處理最為復雜的塔基遺址,代表了北宋時期江南建筑基礎做法的最高水平?!?月14日,在嘉興東塔寺遺址考古成果論證會上,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杭侃代表專家組作總結報告時說。
穿越千年風雨,東塔寺遺址中的塔基(東塔塔基)袒露在了世人面前。站在基坑前,專家們驚嘆于千年前江南地區的建筑技藝。深埋于地下的建筑建構,凝固了千年的時光,北宋工匠們的名字和身影已經消逝不見,但其痕跡依然留存在世。
千年塔基重現于世
5月14日上午,國內考古、文保界的專家走進東塔寺遺址,東塔塔基的結構呈現在了大家眼前。
“東塔塔基主體結構由3層套箱組成,由內而外,自下而上層層加固?!奔闻d市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考古部副主任時西奇介紹。目前,東塔寺遺址已發掘面積900平方米,基本明確了整體塔基結構,從塔基夯土及陶缸內部出土的銅錢及瓷片判定,東塔塔基應為北宋修建。
浙江省博物館歷史文物部主任黎毓馨在現場注意到了一塊寫著“秀州嘉興縣”的磚,“南宋后期嘉興就改稱‘嘉興府’了,這可以佐證時間定位是準確的?!?/p>
嘉興是江南佛教流傳最早的地區之一,有“七塔八寺”之說,東塔和東塔寺在其中占據重要位置?!吨袊潘ㄨb·浙江卷》記載:“東塔寺初建于梁天監二年(503年),隋仁壽元年(601年)置塔。歷經興廢,明崇禎十年(1637年)重建,至清乾隆時重修?!?/p>
1968年,東塔因建設等原因拆除,地宮出土文物由嘉興博物館保存,經整理匯總,共計有玉、石、玻璃、銅器等文物28件(組),年代為從宋至明。這些文物后來在展陳中多有出現。
東塔塔身拆除后,這一區域為工廠宿舍。2019年,東塔路民豐片區開始進行拆遷工作,嘉興市政府委派文物部門對拆遷區域進行現場踏查,發現東塔寺大殿遺跡。
2021年,東塔寺遺址被公布為嘉興市文物保護點。2022年,隨著東塔寺遺址區域拆遷工作完成,嘉興市文物部門對遺址再次進行現場調查,發現東塔塔基遺址。
建造技藝精妙絕倫
2023年9月,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嘉興市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、嘉興博物館開始對東塔寺遺址進行考古發掘。
通過衛星影像,他們大致確定了東塔的位置。結合過去的文獻記載和后來的走訪,一場關于東塔地基的考古開始了。
《中國古塔通鑒》記載了塔身拆除時塔基的情況:“塔基挖深五尺,底埋紅色大陶缸,缸上置圓木樁,呈井字形,用木料約二十立方米,其上疊鋪磚石基礎至地面?!?/p>
“一開始想的是對遺址上的陶缸進行清理,沒想到陶缸下面會有復雜的木結構?!被貞洉r,時西奇依然忘不了那時的驚喜。
在清理的時候,最外層箱子復雜的加固結構已經讓考古人員感受了“小小震撼”,他們決定對塔基其他區域進行選點解剖,了解整體結構。
用探鏟下探到一定深度,底部便傳來了咚咚咚的悶響聲?!斑@里有木頭!”時西奇后來才發現,他們第一鏟就找到了東塔地基結構的核心。幾次探測之后,他們明確了底部有一個閉合的空間?!耙婚_始想到的是會不會有早期的地宮,后來專家考察后排除了這一可能?!睍r西奇說。
通過進一步考古發掘,他們最終發現了三層套箱結構。塔基營造時在坑底打下密集地樁,中心位置有“井”字形第一層套箱,其周邊及木樁上鋪設了木板;木板上置有52口大陶缸,緊靠缸外放置第二層套箱,其外有木樁與之以木梁相抵;再外側是用四塊木板層疊壘起的第三層套箱。
這些陶缸有什么用?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文物建筑教研室主任徐怡濤認為,東塔塔基的陶缸主要起到防止不均勻沉降的作用,“從現代結構的理解,陶缸起到的承載力作用未必很大,但我們要從古代結構工藝的思路去判斷?!?/p>
考古工作穿越時空
東塔塔基的考古為認識宋韻文化打開了新的窗口。
南方地區軟土地基易沉降、易滲水,建筑物易坍塌。東塔多次重建重修,但塔基自北宋建成后從未改變,可見其建造技術的精妙。
“嘉興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,宋代是嘉興的高光時刻?!闭憬∥奈锟脊叛芯克彼L、研究員鄭嘉勵是此次東塔寺遺址考古工作的領隊,他說,“我們以前講宋韻,更多說的是文化藝術和精致的生活方式。從東塔塔基的發掘看,宋韻文化中科學技術非常高超。塔基的處理可以說是‘武裝到了牙齒’,使得東塔可以屹立千年不倒。這些技術代表了北宋江南地區最高的科技水平?!?/p>
東塔塔基營造的背后,是許許多多無名的工匠?!八麄冏鞒隽朔浅4蟮呢暙I,卻沒有被文獻記載,成為了歷史上的‘失語者’?!编嵓蝿钫f,考古工作就是要讓歷史上的“失語者”開口講話。
歷史如何重現?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館員周珂帆介紹,后續將開始發掘塔基后方大殿遺址,同步整理塔基遺址出土器物,結合文獻資料深入梳理塔基歷史營造信息,并依據考古資料、歷史資料進行遺址建筑復原研究。
文獻記載,東塔寺有山門、塔院、大悲寶閣、獻殿、閣、軒、華嚴堂、經臺、指南橋等建筑。結合現階段考古結果推測,寺院格局中軸線為早期寺院較為典型的“前塔后殿(堂)”式格局,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、塔院、佛殿、講堂。
整體保存完好且中軸線清晰的格局,也為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提供了重要條件。徐怡濤建議,未來工作中塔的整體規模演變是一個重要方面,應進一步厘清寺院格局,涉及東塔寺文化的發展脈絡、歷史空間的演變以及建筑規模的變化。
“在遺址保護和利用方面,建議實施全面保護,進行原真性展示,同時結合遺址保護工程,進行城市景觀復原展示?!?杭侃認為,除了發掘的確切成果外,展示科學探索的過程也很重要。
“地臨東海曉波黃,縹緲朝云捧太陽。吳越山河都入照,卻饒孤塔早霞光?!鼻宄闻d知府許瑤光登東塔觀日出曾作詩。作為“嘉禾八景”之一的“東塔朝暾”消逝在了浩渺歷史中,東塔會不會以別樣的形式重新出現?